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 诸葛亮舌战群儒”无疑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诸葛亮能言善辩,面对东吴诸儒的诘问,他从容答复、游刃有余,令东吴诸儒满面羞愧、不能应对。群儒都是谁?他们真的那么不堪吗?他们分别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他们。
1、张昭。三国东吴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初陪着孙策横扫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和周瑜并成为江东的“萧何”和“韩信”。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和周瑜,并嘱咐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孙权之所以能够在江东站稳脚跟,绝大多数的功劳是因为张昭。孙权称帝后,张昭一度被孙权疏远,不肯让他做东吴丞相,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
2、虞翻。东吴的老臣,在孙策刚起步时就跟随孙策,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既可日行三百 (一作二百),善使长矛 ,于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他参与了吕蒙偷袭荆州,其中吕蒙白衣渡江之计就是他提出来的。
3、步骘。他是孙权很亲近的人,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有一段时间他遍游吴地,后被任命为征南中郎将。在平定交州立下赫赫战功,被封广信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因冀州分与蜀汉而解牧职。赤乌九年(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
4、薛综。他的老师是东汉末年鼎鼎大名的刘熙,他是当时名儒,著有诗赋难论数万言,集为《私载》,并著有《五宗图述》、《二京解》。多次劝阻孙权不要穷兵黩武,当然孙权很敬佩他,深得孙权的欢心。孙权称帝后,他担任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任。
5、陆绩。他是东吴第四代大都督陆逊的父亲,也是三国时期孝的代言人。他和孔融被称为三国年少就懂得孝道的人,孔融让梨来体验对长辈的孝顺,而陆绩怀桔遗亲来孝顺他的母亲,他们都被世人所敬仰。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
6、严峻。关于三国的历史他的描述少之又少,只知道他是三国东吴的一个宦官,而且只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时草草的漏了一下脸。他年少时曾师从左慈学习补导之术,也算是半个神仙的弟子了。
7、程德枢。他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他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他是一代儒学大师,孙权经常听他讲儒学的思想,并令其把儒学的思想传播到整个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