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中医“望闻问切”是怎么产生的?)

2024-03-14 09:28:22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合称四诊。而明代徐春甫所撰《古今医统大全》(又名《医统大全》)则最早使用四字联并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直到现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依然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中医“望闻问切”是怎么产生的?)

那么,这个原则究竟是起源于多会儿呢?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明确认定,“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中医“望闻问切”是怎么产生的?)

扁鹊其实姓秦,名越人,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人们把它比作古代传中黄帝时期的一位名医——扁鹊,尊称他为“扁鹊先生”。这样一来,“扁鹊”就代替了他原来的姓名。他是先秦时期的齐国人(现河北省任丘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医学经验和理论,对传统医学不断总结和完善,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能够综合利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各类疾病,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被尊为医祖。在他所著的《难经》里,首次归纳了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中医“望闻问切”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说,“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经验的中医生对病人只要一把脉,便能准确说出其问题所在,进而对症下药。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文化的今天,相信中医药会有更好的发展。

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