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之术」林伟贤简介( 林伟贤《钱生钱:倍增财富的六大管道》课程笔记2)

2024-02-29 15:27:18林伟贤

林伟贤,中国台湾人,实践家教育集团董事长,企业管理博士,《培训》杂志国际中文版创始人,中华教育训练发展协会理事长,曼陀罗训练的共同创办人,财富罗盘创始人,同《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T.清崎均为Money&You专业讲师 。林伟贤具有十八项国际级训练机构暨知名大师亲自授证的华语专业讲师资格,曾获“华人国际十大培训师”、“亚洲十大企业培训师”、“中国年度最佳杰出培训师”等各项荣誉。

《钱生钱:倍增财富的六大管道》课程是林伟贤先生2007年讲授录制的,对现在的财富管理而言,依然有不少启发。第2课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NO.1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在美国有一本书,刚一上市就引起市场瞩目,书名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作者系统地采访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从他们的致富经验中,归纳出这本人人都可实践,晋身7位数身价的行动手册。这本书的作者查理斯·卡尔森,美国读者对他并不陌生,过去几年来他写的几本股市投资的书,都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卡尔森提炼出的百万富翁的八个行动步骤是:

1.现在就开始投资。

没钱投资怎么办?卡尔森建议投资者强迫自己立即将收入的10%-25%用于投资;没时间投资怎么办?那就立即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把精力花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上;担心股价太高怎么办?别忘了股价永远会有新高。

2.制订目标。

这个目标既可以是为小孩准备好大学学费、买新房子或50岁以前攒足退休费,总之,任何目标都可以,但必须要定个目标,全心去完成。

3.把钱花在买股票或股票基金上。

美国人认为买股票能致富,买政府公债只能保住财富。百万富翁的共同经验是:别相信那些黄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儿,把心放在股票上,这才是建立财富的开始。从长期趋势来看,股票年均报酬率是11%、政府公债则略高于5%。

4.不要眼高手低。

百万富翁并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而致富,他们投资的是一般的绩优股。

5.每月固定投资,投资必须成为习惯,成为每个月的”功课”。

不论投资金额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就足以使你的财富超越美国2/3以上的人,因为他们平常只想到消费,到老才想到投资。

6.买了股票要长期持有。

调查显示,3/4的百万富翁买股票至少要持有五年以上。股票买进卖出频繁,不仅冒险,还得付交易费、券商佣金等。这样交易越多反而不会使你致富,只会令交易商致富。

7.把税务局当作投资伙伴。

厌恶税务局的思想并不可取,只有把它当成自己的投资伙伴,并随时注意新的税务规定,善于利用免税规定进行正当的投资理财,使税务局成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的做法。

8.限制财务风险。

百万富翁大多都能量入而出,买现成的西装、开普通福特车、在平价商场购物,他们通常都不爱频繁换工作、不生一大堆孩子、不搬家,生活没有太多意外,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NO.2 投资股票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公司因素

4.行业因素

5.市场因素(一半放境内、一半放境外)

6.心理因素

这些因素没考虑,不要投资股票。

NO.3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1.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细心的呵护它、照顾它。

2.生意不熟不做。首先想到的是保本,其次才是赚钱。

3. 长期投资。

4.逆向操作。

5.拒绝投机。

NO.4 建议投资基金

1.基金不是股票,基金不是债券,基金也有风险,基金适合长期投资。

2.投资基金要做到五个匹配。组合投资的匹配,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资金来源方面的匹配,渠道服务方面的匹配,成本方面的匹配(一部分放大陆、一部分放香港)

NO.4 投资基金,你需要提防这些坑(来源网络)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是怎么避开基金投资上的那些坑。我想很多人平时在媒体上都看过不少关于基金业黑幕的报道,平时你在买基金时会遇到的坑,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基金管理者的信用问题。

我在前面说过,基金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把钱委托给专业人士去管理,但是你想,人性是自私的,专业的基金经理都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来伤害投资者的利益,这个在专业术语里就叫“委托代理问题”。

你所看到的这些负面新闻,其实本质上都是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其实在全世界都存在。但是中国基金业,因为历史短,不够规范,所以这个现象会更加严重。今天我就帮你把中国基金业中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归纳成三类:

1. 基金之间哄抬股价的“抬轿子”。

2. 基金经理损公肥私,牟取暴利的“老鼠仓”。

3. 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之间勾结的利益输送。

那么你要怎么识破这几种猫腻呢?我也给你总结了三条原则,分别是:“查底牌”、“识前科”和“破迷信”。当你理解了这三种行为和这三大原则以后,妈妈就再也不会担心你踩到基金投资里边的坑了。

一、第一个坑:抬轿子——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

首先来看,基金之间粉饰业绩的“抬轿子”。比如说,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有好几支基金,一个基金先买入某个股票,然后其他基金再持续地买入这支股票,推高股价。那么先买入这支股票的基金业绩自然就上去了,净值也自然就提高了,这就相当于“坐轿子”,而后面接盘的基金就相当于“抬轿子”。

为什么基金要“抬轿子”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有一个明星基金和一个业绩很差的基金,另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是两支业绩平平的基金,你猜一猜,这两个基金公司哪个会更受欢迎,资金规模更大呢?我告诉你答案,是第一个。

因为我们人都有追星和跟风的倾向,明星基金,它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大量的资金就会“哗啦啦”地流入,然后还会带动其它基金的销售。所以,如果一个公司旗下是一好一差两支基金,所带来的资金量会比两个业绩平平的基金更多,这样整个基金公司的收入也会更多。所以说,基金公司有动力去牺牲个别基金的利益,去造就一个明星基金,从而带动整个基金公司的收入。而那些买了“抬轿子”的基金的投资者,那就算入了追星的坑了。

2013年的时候,金融市场上有个叫厉建超的基金经理特别有名气,他管理的两支基金,一支叫“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一支叫“中邮核心优选”。中邮战略基金的收益率是80.8%,是2013年年度的全年业绩冠军,妥妥地是一支明星基金。但是奇怪的是什么呢?同期,中邮核心的收益率居然是-3.3%,更奇怪的是这两个基金买的股票有不少重合的地方,所以就有人疑虑了:同一个“妈”生的基金为什么投资业绩相差如此之远呢?

聪明的人很快就看出了端倪,这个中邮战略总是在一支股票上先低位建仓,然后隔一段时间中邮核心就开始疯狂地加仓这支股票,把价格拉得很高,这样一来,低位建仓的中邮战略业绩就“嗖嗖嗖”地往上涨。比如说有一支叫“旋极信息”的股票,一个季度之内价格就被拉升了30%多。你想想看,要重复几次这样的操作,基金当年的业绩当然就变得非常地亮眼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避免被这种“抬轿子”抬出来的假业绩迷惑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查底牌”。什么叫查底牌呢?你一定要睁大眼睛,不轻易地被明星基金的光芒所迷惑。

第一,你要关注一下这个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情况,如果几个基金持仓的股票类似,业绩却差很远,就要谨慎。

第二,如果这几支基金共同持仓的还是小盘股,那么“抬轿子”的嫌疑就更大了,因为小盘股的流通筹码少,容易控盘,一拉即涨停,方便其他的基金接力“抬轿子”,然后去吸引投资者买入,而大盘股的流通筹码大,就不太容易操纵股票。

二、第二个坑:老鼠仓——基金经理对亲朋好友的利益输送

什么叫“老鼠仓”呢?也就是说基金经理人先用私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账户去买入股票,然后再用我们投资者的钱大量地买入该股票,等股票涨到很高的时候,就卖出自己账户上的股票,而投资者的资金却被套牢了。这就像老鼠把粮食偷到到自己窝里,所以这种行为就叫“老鼠仓”。

说实话,“老鼠仓”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毒瘤,曾经曝出过很多案例,像08年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唐建,还有南方基金的王黎敏,都是在自己的基金买入一支股票前,利用自己父亲的账户提前低位建仓,然后等自己这个基金买了以后,马上套现,动辄就赚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为什么中国基金业的“老鼠仓”这么多呢?除了人性的贪婪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咱们这个证券市场上违规违法的成本比较低。像美国,对“老鼠仓”这种行为的罚款是巨额天价的,刑罚都可以高达20年。而我们国家的“老鼠仓”,大多是罚个款,而且罚得还不是那么多,判个缓刑。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般认定这种“老鼠仓”行为属于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所以不追究基金公司的责任,这就相当于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起不到什么震慑的作用,所以才产生了在中国基金业里面这种“老鼠仓”屡禁不止的局面。

那么我们要怎么避免这种“老鼠仓”呢?说实话,“老鼠仓”在事前是比较难发现的,但是还是有办法可以帮助你避免掉进坑里,我把它称为“识前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开那些多次曝出“老鼠仓”的基金公司。如果是一次的话,你可以认定是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如果是好几次的话,这就表明基金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缺陷。

此外,假设你买入的基金被曝出了“老鼠仓”的传闻,要果断地止损,千万不要犹豫。

三、第三个坑——上市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

除了“老鼠仓”以外,基金业里还有一个毒瘤,就是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中间的利益输送。基金本来是属于独立的第三方资管机构,理论上就应该替投资者服务,给投资者赚钱。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合谋去哄抬股价,制造这种业绩的虚假繁荣。

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可能很熟悉的红极一时的徐翔。2010年到2015年的时候,徐翔旗下有一支基金叫“泽熙基金”,它曾经创下了5年平均收益率200%的惊人纪录,当时市场狂热追捧这支基金,大把的资金流入了进来。仅仅在2015年上半年,它的募资就超过300亿。

直到2015年股灾后,徐翔被抓了起来,这个所谓的投资传奇才露出了真面目。大家发现,2010年到2015年间,徐翔先后与13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合谋操纵股价牟取暴利,他们的套路其实都非常相似。

第一步,先约定由上市公司择机发布“高送转”、“业绩预增”等利好,或者是引入那些什么“在线教育”、“机器人”等等热点题材。

第二步,在信息公布之前,徐翔就开始大量地买入这个股票,拼命地拉升股价。

第三步,就是等徐翔建好仓以后,上市公司发布信息,徐翔再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股票,随后自己在二级市场全部抛售掉。

三步之后,上市公司的股东就实现了在高位减持股票,而这些股票盈利的部分,上市公司就按照五五,或者四六分成,把它汇入徐翔指定的账户,这就属于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中间搞利益输送的一个猫腻。

那么我们要怎么识别这个猫腻呢?我也给你一个基本原则,叫做破迷信。也就是说,不要过度迷信明星基金经理,尤其是那些被神化的基金经理人。对于一支基金,你一定要仔细地去看基金的持仓情况,如果你发现那些基金特别喜欢持有话题多、交易活跃,但是实际业绩又并不尽如人意的股票,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注意风险了。

推荐阅读

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