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一生并不长,只有不到22年,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小处做起,从身边做起,一丝不苟而又持之以恒地燃烧自己,雷锋的形象平凡而光辉。在离开雷锋的日子,人们呼唤他的名字,追寻他的足迹,那“不生锈”的精神总在岁月沉浮中闪耀,楔入时代的脉动,历久而弥新。
雷锋精神具有永恒魅力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写道:“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1962年,雷锋不幸因公殉职。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1963年3月,毛泽东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学雷锋,做好事,蔚然成风。雷锋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雷锋精神根植于传统美德
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雷锋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也是古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
《孟子》中说,“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儒家先哲敏锐捕捉人性中分享快乐、助人为乐的善良因子,后经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式的忧乐思想融合,孕育出中华文化独有的和乐风范。雷锋精神便植根于此。
践行与创新性发展雷锋精神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并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精神与思想拥抱生活、永不褪色。
统编新教材巧妙地将雷锋事迹融入具体日常生活情境,鼓励青少年积极行动,从“献爱心”“开办跳蚤市场”等身边小善做起,向雷锋学习。
但现实中,不妥当的助人也许不仅不能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道德与法治教材发散思维,结合“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养老院老人一天内被志愿者们洗了7次脚”“山西常家祠堂戏楼,让受灾的乡亲有尊严地接受帮助”等鲜活案例,引导深入思考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生活中应如何善于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