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坛屹立的硬汉,曾经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
他是海明威,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他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活得疯狂而偏执,1961年的今天选择自杀。他曾经想象自己的晚年,要做一个风趣又智慧的老头,但在死亡时,他只需要是一个好人。
19世纪末,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在高中毕业以后拒绝入读大学,来到《堪城星报》当记者,开始写作生涯。
1918年一战爆发,海明威辞掉记者,以红十字会救伤队司机一职投入一战。他在意大利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在这本小说中,海明威以自己为主人公进行叙述:
“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
这部长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早期代表作,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一战之后,海明威迁往多伦多居住,并成为《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和海外特派员。1921年,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巴黎出版,这是海明威的成名作,深受有逆反心理、渴望更加开放的心灵空间的年轻读者群的青睐。
二战期间,海明威作为记者随军行动,于1940年发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去,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
1951年,海明威在古巴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部晚年的作品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做出这样的评价:“由于他精湛的小说艺术——这在其《老人与海》中有充分表现——同时还由于他对当代文体的影响。”
《老人与海》中塑造的硬汉圣地亚哥,他有着从未被击败的神圣意志。
“死鱼的血水招来鲨鱼。它们嗅出踪迹,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大口大口地咬掉大鱼的肉。他不忍心朝鱼多看一眼,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用鱼叉扎死了第一条鲨鱼,但鱼叉也随着鲨鱼沉入了海底,于是老人又把刀子绑在浆板上去打鲨鱼,但鲨鱼一批又一批,来不及打退。他不忍心去想被撕得残缺不全的鱼肚子。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可是我只要有浆,有短棍,有舵把,就一定要揍死它们。”
海明威作为美国“迷茫的一代”代表作家,用独特的创作风格征服了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他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