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光明 才华韫藏。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菜根谭》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开辟疆土、陶冶情操,受到后世追捧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希望。在后辈眼中,他们是名流千古的伟人前辈、在世人的眼中,他们是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世人敬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才华,也更在他们的情怀。
我们的民族需要的英雄与伟人,不应该仅仅是在于纸上那呆板的形象。他们是生动的、是鲜活的。虽然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他们永远不会被世人所忘记:军事家留下了和平安定与赫赫战功、文学家留下了千古美谈与万般才情、巾帼英雄留下了美名远扬和后世敬仰、画家留下了浑厚丹青由世人品评。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汇集到一起,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家,他笔下的骏马图栩栩如生,意境之雄浑堪称国内外第一人;而他与妻子蒋碧薇的爱恨情仇也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徐悲鸿生前共有两位妻子,分别是蒋碧薇和廖静文;共有四个儿女。徐悲鸿58岁因脑溢血死后,他的家人也备受各界关注。虽然伟人已经不在,但是他的血脉仍然在传承。都说虎父无犬子,那么徐悲鸿的后人现状如何呢?
长子徐伯阳:年少从军、醉心音乐
1927年,徐悲鸿与原配妻子蒋碧薇生下了长子徐伯阳。虽然出身名家,父亲也有意让他继承衣钵,努力培养徐伯阳往艺术的道路上发展,但是徐伯阳本人对丹青美术却不是特别感兴趣。年少时,父亲教他画画,他虽然不敢忤逆,但是心中却十分郁闷。
母亲蒋碧薇不求徐伯阳大富大贵,只求徐伯阳此生平安顺遂,不遇见困难、不伤及性命。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做母亲的总要慈悲些,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一手带大的孩子遭遇不测,所以徐伯阳的前半生,一直处于母亲严格的关注下。
徐伯阳
徐伯阳之志,在于保家卫国。他想要去参军,但是母亲势必不会同意徐伯阳深入战场。因此徐伯阳只好瞒着母亲偷偷跑去参军,先斩后奏,母亲蒋碧薇也没有办法了,只好让他上了战场。
1947年,徐伯阳退伍,父亲安排他学习美术。但是徐伯阳并不喜欢画画,他真正热爱的是音乐。所以他选择和自己的爱侣一起来到音乐系发展。他的妻子就是著名的钢琴家谢丰增。1955年,徐伯阳毕业后,选择从事了书画鉴定。
他拥有许多父亲的字画,也成为了书画鉴定的大家,算是继承了家风,在业内以一丝不苟出名。经过他掌眼的书画,很难有看错的时候,在领域内广受好评。
长女徐静斐:奋斗革命、专注农业
与大哥一样,徐静斐是由徐悲鸿和原配妻子蒋碧薇所出。1929年,徐静斐出生在南京。当她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徐悲鸿就已经在美术界非常有名了。
当时的徐悲鸿在南京美术学院担任教授,他非常宠爱这个女儿,经常是到哪里都带着徐静斐。他对徐静雯的要求不似对长子徐伯阳那样严格,他更希望徐静雯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徐静雯从小就非常感兴趣医学。
徐静斐
无奈的是,父亲虽然支持,但是母亲蒋碧薇却更希望女儿和自己一样学习外语。于是徐静斐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医学事业学习外语。不过好在没多久,她就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徐静斐凭借自己的努力,将南京的情报关系处理的很好。
1954年,随着和平的到来,徐静斐选择了再次修读学业,这一次,她考上了安徽农学院,在校期间努力而刻苦,后来留在本校继续教书育人。后续的一生,她先后担任了国家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决心将自己热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徐庆平和母亲廖静文
二子徐庆平:继承衣钵、发扬父德
不同于大哥和大姐,徐庆平是徐悲鸿与自己的第二个妻子廖静文所生。他从小就和父亲一样,非常热爱丹青,幼年的时候,徐悲鸿就曾经亲自教徐庆平作画。徐庆平也非常有天赋,他和父亲一样,酷爱描绘骏马。所作的画虽然不如父亲,但是也非常传神。
在父亲的安排下,徐庆平来到国外进修,不久后就获得了巴黎大学美术专业的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专心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他的骏马图非常有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个意境,受到业内很高的评价。而他本人也同时担任着徐悲鸿纪念馆馆长,旨在发扬父亲的传统美德。
次女徐芳芳:开办画展,深耕艺术
1947年,徐悲鸿老来得女,取名为徐芳芳。徐芳芳也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与基础,但是她最后没有像自己的二哥一样选择绘画,而是走上了艺术这条宽阔的道理。她与自己的大哥徐伯阳一样,非常喜欢音乐,从中央音乐附中毕业后她成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并且取得了MDA学位,加入了美国国籍,在国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徐芳芳
近年来,她致力于举办徐悲鸿的画展,也一直心系国内的艺术发展,自己出资筹建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为国内的艺术事业奋斗着,也努力着。“虎父无犬子”并不假,徐悲鸿本人的优秀,所以能够培育出这样优秀的子女们。
上天不会让明珠蒙尘,即使父亲已经去世,他们也依然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的就是才华,他们的才华无疑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才能够拥有如此成功的人生。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