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冲
<hr />
<hr />
“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两三分钟。快车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这个小站坐落在山坳里。站在月台上向四周望去,只看到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什么秀丽的景色。可是就在这儿,就在这个小站上,却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以上是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在《小站》小学课文,作者袁鹰。写的是作者在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边,看见的喷泉,杏花等等,令作者心旷神怡。这篇课文也成了几代人的精神回忆。而今天,在门头沟妙峰山镇斜河涧村的“小站”,老式火车头、绿皮车、木板站台和小木屋就带给了我们还原于袁鹰《小站》的历史厚重感;望站台望着“一堂课”的时间,望星空望着“一辈子”的时光,承受的是天地人之间微弱又强悍的互感互动,生活着从不会亏待努力着善良人。
五一前夕,作为门头沟政协常委的黄殿琴委员,组织了有关专家、企业家,华元新光(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曾立平,北京丰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俊,北京中泰民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善山等赴门头沟妙峰山镇谷山村、涧沟村、雁翅镇青白口村等地调研座谈。来到了斜河涧村的铁路文化广场,众人一下便被伫立在那儿的火车头以及车厢吸引住了。妙峰山镇党委书记姜春山介绍到这曾有一座建于1952年的火车站,因修建丰沙铁路而设站,最早以煤矿为主业,铁路广场前身便是煤场,产业转型后该处一直为空地。现在,镇里要将这里打造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基地和“两山”理论践行园,因此除了用作展室的火车之外,周边的配套设施也要提速推进,五一在即,如何能够将更多游客吸引前来是重要的命题。思考后总结,领悟后改进,风艰辛过后必有万里晴空。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镇里的支持下,村里就施工搭起了木板站台和小木屋。曾立平总经理看后当即决断要全力配合好镇里村里的部署,和合伙人孙滨滨几天的时间,完成了火车头旁小木屋室内咖啡机等物品的清算设计,地基周围的土坑还没有填平,“五一”假期的前夕,孙滨滨和郭奕晨、康洪莲深一脚浅一脚的把大冰柜、冰箱、咖啡机、烤肠机等全套设备和各种食品原材料全部抬进火车旁的小木屋,忙到半夜才把空无一物的木屋布置一新,得已斜河涧铁路文化广场“小站”木屋“五一”正式开业。
疫情断断续续,在一个十分合适的时间点,黄秘书长与孙滨滨来到98岁高龄的著名作家袁鹰家中,将妙峰山镇书记姜春山提词“写入小学课本的小站”,请到袁鹰老先生的这幅作品。隔日在妙峰山镇政府的落实“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座谈会上,将墨宝赠送于妙峰山镇,又由姜书记转赠于曾立平总经理。举大家之合力,最终,这幅醒目大作贴在了小木屋的窗扉前,“小站”一下子和铁路文化广场的气息浑然天成的融合在一起。“五一”假期顺利营业,得益姜书记等镇、村一批干部的主动作为。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从调制咖啡到配置饮品,十来种饮食制作方法,食宿等后勤保障,都是曾立平和孙滨滨等的干劲十足,郭奕晨、康洪莲、郭艳伟、这样多的“义工”从早上七点溜溜的干到大半夜收工,这是姜书记的“妙峰速度”。短短一个月能让项目步入正轨,背后是深耕餐饮行业和多年创业历程磨砺出来的丰富经验。有了赵善山、方俊专业的保安公司队伍鼎力支持,身着制服的保安精神抖擞地站在广场门口维持秩序,游客出入井然有序,丢弃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大大减少,一切的一切都让大家的心里更为踏实。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五一”整个假期的连续工作,小木屋内外装饰一新,见证着斜河涧铁路文化广场内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石子路延伸到木屋、从门头沟到大台的“绿水青山号”火车试车,每一天都有新进展,更有力量、更加团结,总是能在疫情期间,用共克时艰的精神,不断书写一个又一个奋进的故事,让这列从“小站”木屋站台经过的火车,开往一个又一个春天,途经的山高水长,累积的日月河川,无一不是勤勉与智慧的跋涉。